|

当前位置: 凯发旗舰厅手机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基层动态

红色治理画出“同心圆”-凯发旗舰厅手机版下载

发布时间:2024-10-15 10:02 来源:池州日报、贵池区委政法委 阅读次数:
【字体大小:】

在贵池区梅村镇,有这样一个村庄。它是红色热土、忠义之乡,一山一水都蕴藏着红色记忆,厚重而光荣。中共黄西工委机关曾在此领导人民群众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,为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,用信仰信念铸就了不朽丰碑。

它的名字,叫霄坑村。过去,这里有红色故事;今天,这里有振兴新貌。

“山间乃是人家,清香嫩蕊鲜芽”。一句话就将霄坑村的特点道出。居住在这里的一代代霄坑人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他们爱村如家,用勤劳和智慧耕耘着这片土地,用朴实和文明扮靓共同家园,先后捧回“全国文明村”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等16块“国字号”招牌。如今的霄坑村,正以别具一格的姿态,绽放着文明、和谐之花。

红色文化促善治


秋季的霄坑,远山如黛、落叶流金。峡谷深处,原中共黄西工委驻地的旧石桥、断栈道在岁月流转中愈发显得沧桑而庄严。位于村部正对面的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内,参观者络绎不绝。
“战火纷飞的年代,在池州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,方兰英口塞药棉藏秘密、朱老太稻草窝里救区长、老干妈无微不至护伤员……这些都是保守国家秘密的最好例证。”宽敞明亮的展厅内,讲解员杨莹莹正引领着参观者缓步经过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展品,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,在展厅中久久回响,“我将发生在霄坑的红色故事讲给游客听,也讲给百姓听,向他们普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》,让大家更有亲切感和代入感,对法律的认识也更加深入。”
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2021年,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正式揭牌,成为池州保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,自此,一抹别样的“红色”在霄坑村越扎越深,尊法、学法、守法、用法蔚然成风。

“可以说,近30年来我们真正做到了‘纠纷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、村民零上访’,只要我们党员群众一心,绝大部分矛盾都可以直接解决!”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告诉记者,全村共有96名党员,不仅在村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还在矛盾纠纷调解中担任信息员的关键角色。

“很多时候,村民之间的纠纷我们还没收到消息,他们就近给解决了。”王建伟说,党员干部做表率,越来越多的村民素质进一步提高,开始主动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,并自觉加入遵法守约的行列之中。

霄坑村因茶而兴。2001年,为确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霄坑村在全市带头作出一个决定:全村范围内禁止使用化肥、农药、除草剂、生长激素等人工合成物,实施退耕还林、退耕还茶。规定既出,全村茶农无一质疑,纷纷响应。之后,霄坑茶叶一步步走上“出圈”之路,品牌价值更是由2013年的0.76亿元跃升为2024年的10.86亿元。
“按照党的要求干,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。”王建伟认为,霄坑人骨子里就“镌刻”着革命先烈的赤诚担当,这才得以创造出一次次的“翻天覆地”。
“有垃圾,分类装;环境美,旅游旺;家富裕,不算强;村文明,才荣光……”如今在霄坑村,三岁的小朋友都能哼出这段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版“三字经”。倚靠“红色法治文化”,崇德向善的霄坑“美上加美”。

村民的事村民定


在霄坑村,有一个特别的现象:无论是党员干部,还是村民代表,都打心底里“想开会”“爱开会”。

列席旁听、举手表决、各抒己见……小小的会议室内人头攒动,村民围坐一团兴致勃勃地共商村内大事,场面温馨和谐。这样的场景已持续多年,成为该村基层治理中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
“只要是影响村民切身利益、生产生活的难事,或者事关村级发展、公共设施建设等问题,都可以作为讨论话题,有意愿的村民都能参加。”在王建伟看来,“开会”就是让村干部化身“汇报人”,村民可以从中获取村里最新发展动态,享有更多参与权、监督权,党员干部也可以听一听群众的“心里话”,更好做好服务,从而进一步增强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“每年全体村民大会基本上不低于6次,大家积极性特别高,只要一喊开会,丢下手头事立马赶来参加。还有些年纪大的老人也坚持参会,这种精神十分难得,我们派车做好接送工作。”

通过务实高效的会议,干部群众对集体事务的关心支持指数不断攀高,村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。
“我同意这个方案,茶旅融合的路子准没错!”“关于旅客中心建设,是不是要更多考虑一下霄坑的特色?比如在设计上增加一点霄坑元素。”……日前,霄坑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内热闹非凡,一场关于“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”的“头脑风暴”在这里展开,几十位村民代表侃侃而谈,展望着霄坑村的美好未来。
“有的是党员大会,有的是村民代表会,还有的是乡村振兴培训会,讲的都是让村民知党恩、产业发展、惠农富民的实事,我们也都乐意听,这样的会就应该多开点!”村民汪实峰是一名党员,会上,他畅所欲言,决定主动让出自家900平方米老茶厂,用作霄坑村旅客中心建设。
“当我的意见被重视,我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。建设和美乡村是利民的大好事,作为一名老党员,应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跟着村里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”汪实峰坚定地表态。
看着眼前一幕,王建伟十分欣慰,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,村干部的生产力得以从调解一桩又一桩的矛盾中解放出来,专心谋项目、推项目、促振兴。“大家不再对‘家长里短’斤斤计较,想的都是如何发展,如何把村子变得更好。这也推动了我们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了从2012年前不足40万元到今年有望突破120万元的飞跃。”


党群干群心连心


和,是霄坑的鲜明气质。

霄坑村下辖12个村民组,共有446户1688人,由于村庄范围较广、人口居住分散,曾一度制约了乡村有效治理。“特别是去年原老双村与我们村合并,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,村民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。”王建伟说。

如何解决?王建伟依托全国人大代表身份,一边入户走访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,一边用实际行动向所有村民表明立场:“不存在你们村我们村,大家在一起,就都是霄坑人。”

这之后,村民与党员、干部的心更贴近了,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。

“小龙呀,听讲最近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开始了,你快来给我看看怎么操作?”踏入党群服务中心,村民方德民亲昵地呼唤起村党委纪检委员、文书郝祥龙,话音刚落,郝祥龙贴心招呼方德民坐了下来,并热情地为他泡了一杯茶。

“我们村部每天热闹得很,村民们有事没事都爱上这坐一坐,找我们聊聊天,不管谁来,我们都给泡上一杯茶。”郝祥龙告诉记者,为了给村民提供议事说事平台,霄坑村特别在村部辟出了一块区域作为“村民会客厅”。小圆桌旁,大家闲聊家常、互诉心结,“一杯茶”的功夫便能解决不少事,“干部与群众‘同坐一条板凳’,距离越来越近,村部成了大家的‘第二个家’。”
身处这片红色热土,老党员杨为伦、袁桂芳虽已退休,但依然精神饱满、干劲十足,主动投身乡村治理工作。
“活到老,讲到老。”这是杨为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他的日常活动,除了在村部站好文明先锋岗,最主要的便是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,主持调解家庭纠纷、邻里矛盾。在村民眼中,杨为伦亲切和蔼,总能给他们带来缕缕春风。而对于90多岁老人雷来凤来说,袁桂芳像自己亲人一样。“袁老是个热心肠,经常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,端茶倒水、打扫卫生,和子女没有区别。”郝祥龙这样评价。
党员带头,文明之美浸润人心。近年来,霄坑村通过公开评选,“最美霄坑人”“最美媳妇”“最美家庭”等先进典型层出不穷。该村还借助数字化技术,用“一块大屏”串联起全体村民的安居梦想。“目前全村共有60多处ai摄像头,可以随时回放查看,实现数字化防火、防盗、防溺水,形成了党群共治的常态化机制。”王建伟告诉记者,智慧管理平台的“一张图”把霄坑变成了一个大家庭,“一家人不说两家话”更加可感可及。
“近期有没有村民发生矛盾,村里去调解的案例?”采访即将结束,记者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。王建伟轻松地摆了摆手,他模糊记得上一次去调解村民矛盾还是两年前。
乡村治,百姓安。霄坑村,这个山坳里的绿色生态村庄,正在与那抹红色交织在一起,变得愈发活力四射。“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规划已经制定好了,明年村里肯定还要大变样!”王建伟说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网站地图